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纳米孔隙储集层动态渗吸数学模型
文献摘要:
在考虑动态接触角效应、纳米限域效应、惯性效应和入口端效应的基础上,建立了纳米尺度孔隙中油-水渗吸方程,推导出固-油-水三相接触线摩擦系数与界面区流体黏度的关系式,结合毛细管束模型和对数正态分布理论,得到了致密岩心渗吸模型,并对影响渗吸动态的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纳米孔隙渗吸过程中,动态接触角效应对渗吸的影响最为显著,纳米限域效应(多层黏附效应和滑脱效应)次之,惯性效应和入口端效应影响最小;渗吸初期,惯性力的作用减小,接触线摩擦力的作用增加,动态接触角从初始的平衡接触角逐渐增大至最大并基本保持稳定;渗吸后期,接触线摩擦力的作用减小,接触角则从最大动态接触角逐渐降低并趋于初始的平衡接触角;孔隙半径减小,渗吸初期动态接触角效应增强,渗吸中后期动态接触角效应减弱;油水界面张力增加,渗吸动力增大,动态接触角效应增强;界面张力对渗吸动态的影响存在临界值,致密储集层渗吸提高采收率,过低的界面张力并不能获得更好的渗吸效果,最佳的界面张力需通过优化获得.
文献关键词:
致密储集层;纳米孔隙;毛细管;渗吸模型;渗吸动态;影响因素
作者姓名:
田伟兵;吴克柳;陈掌星;雷征东;高艳玲;李靖
作者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石油及化学工程系,阿尔伯塔,T2N 1N4;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田伟兵;吴克柳;陈掌星;雷征东;高艳玲;李靖-.纳米孔隙储集层动态渗吸数学模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2(01):148-155
A类:
渗吸模型,渗吸动态,致密储集层
B类:
纳米孔隙,动态渗吸,动态接触角,角效应,纳米限域,限域效应,惯性效应,纳米尺度,中油,三相接触线,摩擦系数,界面区,流体黏度,关系式,毛细管束,对数正态分布,致密岩心,吸过,滑脱效应,惯性力,摩擦力,角逐,大动态,孔隙半径,油水界面张力,提高采收率
AB值:
0.18369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