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核磁共振实验的纳米驱油剂驱油效果——以大庆外围油田特低渗致密储层为例
文献摘要:
特低渗透油藏具有渗透率低、毛细管阻力大等特点,常规注水开发较为困难,采出程度较低,开发过程中剩余油仍大量存在.作为一种较新的驱油手段,纳米驱油剂驱油机理尚未明确,与特低渗致密岩心结合的驱油效果研究较少.为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需探索纳米驱油剂等新的注入介质,揭示其驱油机理.以大庆外围油田特低渗透储层岩心为研究对象,将核磁共振技术与水驱油物模实验、渗吸实验相结合,对储层水驱油与纳米驱油剂驱油后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从而为储层开发方式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纳米驱油剂的驱油效果和渗吸效果都比水驱要好,纳米驱油剂更适合渗透率为0.4×10-3~1×10-3μm2的储层;纳米驱油剂能改善储层的润湿性,提高原油的采出程度;纳米驱油剂的驱替效果随着渗吸时间延长效果会更好.在现场使用纳米驱油剂时要注意减缓注入速度与延长驱替时间,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文献关键词:
特低渗透;纳米驱油剂;水驱油;核磁共振;剩余油分布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董献宇;祖琳;杨正明;李海波;郑宪宝;骆雨田;赵新礼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北京 101400;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河北廊坊 06500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董献宇;祖琳;杨正明;李海波;郑宪宝;骆雨田;赵新礼-.基于核磁共振实验的纳米驱油剂驱油效果——以大庆外围油田特低渗致密储层为例)[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22(04):107-115
A类:
特低渗透储层
B类:
核磁共振实验,纳米驱油剂,驱油效果,大庆,外围油田,低渗致密储层,特低渗透油藏,渗透率,毛细管,注水开发,采出程度,开发过程,驱油机理,致密岩心,心结,提高采收率,核磁共振技术,水驱油,物模实验,渗吸实验,微观剩余油,剩余油分布特征,开发方式,方式选择,润湿性,原油,驱替效果,现场使用,注入速度,长驱
AB值:
0.193537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