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传统和现代的矛盾与选择——民国戏曲演进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意义
文献摘要:
民国肇造于1912年,但是民国戏曲的发展脉络却可以上溯至1902年."庚子国变"惨痛国难警醒了国人,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文艺界掀起了"小说界革命".社会舆论的狂潮要求文艺创作要能够承担起启发民智、重塑国魂的重任.而在诸多文艺形式中,最接地气的戏曲无疑首当其冲.面对"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不绝批评,戏曲界也开始进行反思.于是,一批有志于改革的戏曲家开始尝试破旧立新.新潮改革的出现一方面饱受保守派的批评,引发争议;另一方面却又真正地打破了传统的桎梏,为戏曲的现代化转进开启了新思路.所以,20世纪戏曲的现代化虽然完成于中后期,实则渊源于晚清民初.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任荣
作者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任荣-.传统和现代的矛盾与选择——民国戏曲演进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意义)[J].福建艺术,2022(04):19-21
A类:
后庭花
B类:
国戏,历史特点,肇造,络却,上溯,庚子国变,惨痛,国难,警醒,梁启超,文艺界,小说界革命,社会舆论,狂潮,文艺创作,要能,担起,民智,国魂,接地气,首当其冲,不绝,戏曲界,有志于,曲家,破旧立新,新潮,饱受,保守派,桎梏,转进,实则,晚清民初
AB值:
0.50673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