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3种不同麻醉方式下实施PPH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探究3种不同麻醉方式下实施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2月入住我院的择期中重度痔疮脱垂计划行PPH治疗的患者150例(年龄18~60岁、ASA分级Ⅰ~Ⅱ级、体质量指数18~30kg/m2)纳入研究.随机分成3组,C组(单次蛛网膜下阻滞麻醉组)、T组(传统骶管阻滞麻醉组)、U组(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组)各50例.C组予单次蛛网膜下阻滞麻醉注射0.37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2.5 mL,T组予传统骶管阻滞麻醉注射0.3%注射用盐酸罗哌卡因20 mL,U组予以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注射0.3%注射用盐酸罗哌卡因20 mL.评估阻滞肛门感觉神经的起效时间、阻滞肛门运动神经的起效时间、双下肢运动阻滞效果;术后下肢恢复活动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最终143例纳入统计分析.T、U组阻滞肛门感觉神经起效时间、运动神经起效时间都长于C组,双下肢运动阻滞效果评分低于C组,C组分别和T、U组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T、U组下肢恢复活动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都短于C组,C组分别和T、U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恶心呕吐、尿潴留最多,C组分别和T、U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和U组的恶心呕吐、尿潴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穿刺部位出血以及穿刺部位血肿最少,U组分别和C、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T组的穿刺部位出血以及穿刺部位血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低浓度低剂量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在PPH麻醉效果确切,在保证麻醉效果的前提下可明显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同时促进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加快术后康复.
文献关键词:
痔疮;PPH;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单次蛛网膜下麻醉;罗哌卡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婷;李粮辉;陈佳莉;吴思惠
作者机构:
福建省立医院南院(福建省立金山医院)麻醉科,福州35002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婷;李粮辉;陈佳莉;吴思惠-.3种不同麻醉方式下实施PPH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福建医药杂志,2022(03):32-35
A类:
中重度痔疮,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单次蛛网膜下麻醉,蛛网膜下麻醉
B类:
不同麻醉方式,PPH,临床对比,钉合,月入,入住,我院,择期,脱垂,划行,ASA,体质量指数,30kg,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注射用,肛门,感觉神经,起效时间,运动神经,双下肢,下肢运动,运动阻滞,阻滞效果,复活,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入统,经起,恶心呕吐,尿潴留,穿刺部位,血肿,麻醉效果,术后不良反应,术后早期,早期下床活动,术后康复
AB值:
0.16340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