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新疆哈密大南湖二矿区种植不同植物后表层土壤水盐分布变化规律的研究
文献摘要:
为了修复哈密大南湖二矿因采矿而破坏的区域,采用野外监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于2018年在破坏区移栽植物(胡杨、竹柳、红柳、梭梭、枸杞、苜蓿、苏丹草、红豆草),于2019年在移栽植物周围(10 cm处记为A和20 cm处记为B)分别采集0~10 cm(A0—10和B0—10)和10~20 cm(A10—20和B10—20)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含水量、电导率、pH值,分析水盐分布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种植不同植物后,土壤含水量均较原始土壤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A10—20、B0—10、B10—20均以梭梭处理的增幅最大;土壤pH值和电导率均较原始土壤有不同程度的下降,A0—10、A10—20、B0—10、B10—20分别以胡杨、苏丹草、红柳、梭梭处理土壤pH值下降幅度最大,A0—20和B0—20分别以竹柳和苏丹草处理土壤电导率下降幅度最大.综合而言,本试验中的8种植物对采矿而破坏区域的土壤均有一定的改良效果.
文献关键词:
矿区;植物;土壤;盐分;水分
作者姓名:
王梦;粟玲;张继卫;马伊琍;何建霄;麻浩
作者机构:
国网能源哈密煤电有限公司大南湖二矿,新疆哈密839000;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兰州生多荒漠保护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梦;粟玲;张继卫;马伊琍;何建霄;麻浩-.新疆哈密大南湖二矿区种植不同植物后表层土壤水盐分布变化规律的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22(02):87-90
A类:
B类:
新疆哈密,大南,南湖,矿区,不同植物,表层土壤,土壤水盐分布,采矿,野外监测,破坏区,移栽,栽植,胡杨,竹柳,红柳,梭梭,枸杞,苜蓿,苏丹草,红豆草,记为,A0,B0,A10,B10,土壤样品,土壤含水量,土壤电导率,改良效果
AB值:
0.32894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