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马克思的贫困治理理论及其中国化的历程与基本经验
文献摘要:
马克思的贫困治理理论源于他对现实问题的观察与思考,源于他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法国及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贫困治理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和吸收.以此为基础,本文提出了一个"制度—生产力—个体"分析框架总结了马克思贫困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的贫困治理理论是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实践的指导思想.在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实践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结合时代特征和具体国情,发挥制度优势,通过构建贫困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重点解决制度性贫困、生产力贫困和个体贫困等多层次问题,形成了"国家—市场—社会"协同治理的中国特色贫困治理理论.中国特色贫困治理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贫困治理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从价值思想、理论基础和理论结果等方面实现了对西方贫困治理理论的超越.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相对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贫困治理理论中国化的新图景.
文献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贫困治理;国家治理体系;生产力
作者姓名:
韩文龙;周文
作者机构: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韩文龙;周文-.马克思的贫困治理理论及其中国化的历程与基本经验)[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2(01):74-103
A类:
B类:
治理理论,基本经验,观察与思考,德国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义学,治理思想,批判性继承,中国特色贫困治理,治理实践,坚持党的领导,时代特征,制度优势,点解,制度性,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价值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相对贫困治理,新图
AB值:
0.20009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