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淹水深度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
文献摘要: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压力,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逐渐加剧.生态补水作为修复湿地的重要措施,对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起到了促进作用.该措施会使湿地呈现不同的淹水深度,进而改变植物群落的组成、分布以及生物量.为了解不同淹水深度对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我们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原位模拟不同淹水深度实验(对照、淹水0 cm、淹水5 cm、淹水10 cm、淹水20 cm、淹水30 cm、淹水40 cm),发现淹水深度显著降低了物种丰富度;在淹水处理中,淹水0 cm的物种丰富度最高,而淹水5-40 cm物种丰富度无显著差异.另外,淹水深度增加了地上总生物量和地下总生物量,且地下总生物量占比显著高于地上总生物量.此外,淹水深度显著增加了粗根和细根生物量,且细根生物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以上结果可为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管理优化和修复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献关键词:
淹水深度;物种丰富度;生物量;黄河三角洲湿地
作者姓名:
周英锋;于洋
作者机构: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山东东营257500;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东东营257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周英锋;于洋-.淹水深度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J].山东林业科技,2022(01):17-23
A类:
B类:
淹水深度,黄河三角洲湿地,地物,物种多样性,人类活动,双重压力,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退化,生态补水,生态系统保护,保护与修复,植物群落,植物生物量,原位模拟,物种丰富度,总生物量,粗根,细根生物量,土壤深度,管理优化
AB值:
0.176627
相似文献
大兴安岭森林草原过渡带典型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特征
段新宇;钱芮;黄学文;徐网谷;王智;吴红慧;高英志-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科学研究所,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松嫩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春 130024;呼伦贝尔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呼伦贝尔 021008;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武夷山生态环境科学观测研究站,南京 21004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长春 130117;新疆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西部干旱荒漠区草地资源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52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