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胸中芒角"太古情"——抗战时期台静农流寓四川的文学书写及其历史价值
文献摘要:
台静农1938年举家迁居四川江津白沙古镇,1946年赴台任台湾大学教授,其《离白沙口号》中"平生漫说尘中老,华发江乡住九年"二句,是对抗战期间流寓四川九年生活的高度概括.台静农此间的文学书写,既描摹流寓四川的生活境况与心境,寄寓家国之悲和丧乱之感,感时忧国;又承袭鲁迅的批评精神,芒角在喉,发为歌咏,针砭时事,可见其品行刚烈和精神旨趣高洁.受晚明遗民文学的影响,这些诗歌境界冷寂森寒,于淡淡的苦涩与怅惘中表现饱满充沛的情感.稽考与台静农同时代寓居白沙文人学者的文学作品,台静农描绘战时流寓西南天地之间知识分子的心境,表现国难中士大夫的品行性情,反映大后方文化教育发展境况,是抗战大后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文献关键词:
抗战;台静农;文学书写;文学风格;历史价值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钊
作者机构:
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重庆 40216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钊-.胸中芒角"太古情"——抗战时期台静农流寓四川的文学书写及其历史价值)[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22(05):67-80
A类:
芒角
B类:
胸中,太古,抗战时期,台静农,流寓,文学书写,历史价值,举家,迁居,川江,江津,白沙,古镇,台湾大学,大学教授,沙口,口号,平生,漫说,华发,九年,二句,对抗战,抗战期间,此间,描摹,生活境况,心境,寄寓,丧乱,感时忧国,承袭,鲁迅,批评精神,发为,歌咏,针砭,时事,品行,刚烈,旨趣,高洁,晚明,明遗民,遗民文学,冷寂,淡淡的,苦涩,怅惘,饱满,充沛,稽考,同时代,寓居,沙文,人学,文学作品,南天,知识分子,国难,中士,士大夫,文化教育,抗战大后方,文学风格
AB值:
0.57919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