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红楼梦》跨媒介叙事的符码重塑与美学再探
文献摘要:
根据小说《红楼梦》改编而成的电影常因为语意的流失及与原著的差异而遭到批判,创作主体也表达了自我的无奈.要知道,电影改编是在基本遵循原著基础上的自我创新,小说中人物、服饰、饮食、屋舍、车驾、山水等具有史实性的内容,都在电影中获得充分的展现,而心理、情感则难以直接呈现.这是因为小说与电影叙事语言不同,进而造成不同表意符号之间的不可通约,但这并不否定电影独立的艺术地位和价值.《红楼梦》电影中所有视觉元素都在叙事,受众完全可以不依原著理解图像表达的内容,文本语言已被图像语言转化成独立的影像,达到"元图像"境界,具有独立的艺术审美价值.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马言
作者机构:
贵州财经大学文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马言-.《红楼梦》跨媒介叙事的符码重塑与美学再探)[J].电影评介,2022(01):78-83
A类:
B类:
红楼梦,跨媒介叙事,符码,常因,语意,原著,创作主体,无奈,电影改编,基本遵循,服饰,屋舍,车驾,史实,电影叙事,叙事语言,表意符号,艺术地位,视觉元素,不依,图像表达,文本语言,图像语言,语言转化,转化成,元图像,艺术审美价值
AB值:
0.46024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