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计算机互动戏剧《面孔》:人工智能叙事的文本形态回溯与展望
文献摘要:
人工智能领域正式诞生于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它是以计算机模拟或超越人类智能为目标的技术研究.目前,人工智能已经成功介入多种研究领域,形成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的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介入故事叙述便成为计算机和人文学科研究者的兴趣交汇点,随着技术演进和周边学科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叙事经历了超文本、互动戏剧等一系列发展阶段.如今,作为研究主领域的互动数字叙事(Interactive Digital Narratives)领域即将正式确立,强化深度学习、对抗生成网络和程序性资产生成,将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叙事确立的最后一步,让它向着计算机讲故事并以三维视觉性叙事文本呈现的愿景前进.本文以在人工智能叙事领域无可替代且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卡耐基梅隆大学的OZ GROUP制作的计算机互动戏剧《面孔》为引,以《面孔》为分界线分析人工智能叙事文本形态的发展,探讨互动性、计算性和沉浸式叙事媒介于人工智能叙事结合的未来的可能性.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柏亨;王梓童
作者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柏亨;王梓童-.计算机互动戏剧《面孔》:人工智能叙事的文本形态回溯与展望)[J].电影评介,2022(01):7-11
A类:
Narratives
B类:
戏剧,面孔,人工智能叙事,文本形态,回溯,人工智能领域,达特茅斯,计算机模拟,越人,人类智能,互相促进,故事叙述,人文学科,交汇点,技术演进,超文本,数字叙事,Interactive,Digital,对抗生成网络,程序性,讲故事,三维视觉,视觉性,叙事文本,无可替代,里程碑意义,卡耐基,OZ,GROUP,分界线,互动性,沉浸式叙事,叙事媒介
AB值:
0.39574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