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油莎豆播种期密度耦合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探究内蒙古中部地区油莎豆播种期密度耦合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裂区区组设计,设置播种期为主处理(S1:4月30日、S2:5月10日、S3:5月20日、S4:5月30日),密度为副处理(D1:6万株/hm2、D2:9万株/hm2、D3:12万株/hm2、D4:15万株/hm2),共16个处理,分别测产并分析不同处理下土壤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蔗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S1、S2、S3播种期下,土壤酶活性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升高;相同密度下,除脲酶活性外,其他土壤酶活性随着播种期的推后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不同酶活性分布趋势略有差异.播种期密度耦合下,S4D4的土壤脲酶活性最大,为9.81 mg/(g·24 h);S3D4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大,为38.20 mg/(g·24 h);S3D4的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为0.45 mg/(g·24 h);S3D4的土壤蔗糖酶活性最大,为52.02 mg/(g·24 h).油莎豆产量在相同播种期下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在相同密度下随着播种期的推后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S3D4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为16333.42 kg/hm2.[结论]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油莎豆的播种期为5月20日、密度为15万株/hm2时,土壤酶活性最高,油莎豆产量显著增加.
文献关键词:
油莎豆;播种期;密度;土壤酶活性
作者姓名:
董琦;曹秭琦;张向前;任永峰;侯智惠;慕宗杰;赵小庆;路战远
作者机构:
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3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董琦;曹秭琦;张向前;任永峰;侯智惠;慕宗杰;赵小庆;路战远-.油莎豆播种期密度耦合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北方农业学报,2022(01):25-32
A类:
S4D4,S3D4
B类:
油莎豆,播种期,土壤酶活性,内蒙古中部地区,下土,裂区,区区,S1,S2,副处,D1,万株,hm2,D2,D3,测产,不同处理,土壤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推后,土壤过氧化氢酶,土壤碱性磷酸酶,土壤蔗糖酶,同播
AB值:
0.1599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