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长江上游磨刀溪流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
文献摘要:
磨刀溪流域为长江上游支流流域,流域内地质灾害以中—小型规模的滑坡和崩塌为主(合计占地质灾害总数的99.0%),在地质灾害频发的三峡地区具有代表性.为查明磨刀溪流域的地质灾害易发性特征,选取坡度、坡向、高程、斜坡结构、一级水系、其他水系、地层、构造、县乡公路、省道与国道10个评价因子,采用信息量模型法分别开展滑坡、崩塌的易发性评价;然后采用叠加计算矩阵,综合计算得出磨刀溪流域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结果.研究表明,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控制了地质灾害的发育与分布,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为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因.磨刀溪流域可分为地质灾害高、中、低、不易发区4类分区,面积分别为416.80、892.16、829.07、966.60 k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43%、28.74%、26.70%、31.13%.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沿主要水系分布,表明水系分布是流域区地质灾害发生的关键控制条件.
文献关键词:
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易发性评价;信息量模型法;磨刀溪流域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徐锦宏;翁茂芝;胡元平;王宁涛
作者机构:
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中心,湖北 武汉 430034;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 武汉 430034;中国地质调查局 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湖北 武汉 43020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徐锦宏;翁茂芝;胡元平;王宁涛-.长江上游磨刀溪流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J].资源环境与工程,2022(04):494-503
A类:
磨刀溪流域
B类:
长江上游,地质灾害易发性,易发性分区,分区评价,支流,流流,滑坡,崩塌,占地,三峡地区,查明,坡向,斜坡结构,县乡公路,省道,国道,评价因子,信息量模型法,易发性评价,加计,综合计算,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工程活动,易发区,km2,总面积,明水,键控,控制条件
AB值:
0.24325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