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性之害:《淮南子》"性静情动"关系考释与逻辑建构
文献摘要:
《淮南子·原道训》袭用《礼记·乐记》"性静情动"的行文表述,通过文本剪裁和段落编排,使该命题在"无为"理念的统摄下,呈现出与道家思想演进相呼应的理论自觉.儒家在制度框架下探讨了乐之所由生的性情之本,《乐记》以"性"为天之所赋,"情"为性之所质,故"情"乃证知天命善性的"性之欲".《淮南子》以"性静"为"自然之道"的顺承、"无为之德"的显证,其表征了人性的原初恒定,"性"在"物取""心行"的推动下外见而生"情","情动"打破了由道而德而性的原有结构平衡,更会因其发用无度量界限致使天理本性沦落泯灭,因此"情动"是有所不足的"有为",故言"性之害".《淮南子》从性情修为的精神层面廓清道家"无为"观念并作出思想推进,对升华发展汉代道家心性论实有启发之功.
文献关键词:
《淮南子》性静;情动;无为;性之害
作者姓名:
宋霞;张瑞涛
作者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宋霞;张瑞涛-.性之害:《淮南子》"性静情动"关系考释与逻辑建构)[J].人文杂志,2022(11):110-118
A类:
性之害
B类:
淮南子,情动,考释,逻辑建构,原道,袭用,礼记,乐记,剪裁,段落,编排,无为,统摄,道家思想,思想演进,进相,呼应,理论自觉,制度框架,下探,所由,知天命,善性,自然之道,顺承,显证,原初,结构平衡,无度,天理,沦落,泯灭,有为,修为,精神层面,廓清,清道,华发,汉代,心性论
AB值:
0.51926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