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儒家易学传承、创新和重建及其现实意义——以《易传》为视角
文献摘要:
《易传》提出"观象玩辞"和"立象尽意"两种易学解释方法,基于这两种不同的解释形式而生发出汉易与宋易的解释模式,实现了易学传承与创新.《易传》以圣人"观象制器"的事实印证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将这种"观象制器"思路落实到易学上,阐明儒家易学是秉承易学传统、通过创造性的解释而形成的.即秉承巫史卜筮易学传统,以德性为易学旨归,借鉴与融合儒道两家的理论,通过创造性的解释,实现了易学话语转换,从而完成了从卜筮到德性、从象数到义理、从天道到人道的易学体系重建.《易传》新易学体系的建构,对于今天易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今天易学研究当从易学经典出发,借助于传统的象数训诂兼义理等方法,重新解读易学经典和已有研究成果,以客观再现易学文本固有之意为导向.然后在此基础上,以道器关系为出发点,借鉴当代哲学思维方法和学术文化成果及科技知识,促进传统的易学与现代知识深度融合,重建贯通古今中外思想的、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息息相关的、新的易学文化体系.
文献关键词:
《易传》;传承;创新;易学重建;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林忠军
作者机构: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林忠军-.儒家易学传承、创新和重建及其现实意义——以《易传》为视角)[J].人文杂志,2022(05):37-44
A类:
易学话语,道器关系,易学重建
B类:
易传,观象,立象尽意,解释方法,汉易,解释模式,传承与创新,圣人,卜筮,以德,德性,旨归,儒道,两家,话语转换,象数,天道,人道,于今,借助于,训诂,新解,客观再现,意为,当代哲学,哲学思维,思维方法,学术文化,科技知识,现代知识,知识深度,贯通古今,古今中外,体息,易学文化,文化体系
AB值:
0.37851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