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国民"转向"阶级"的事件—话语分析:1895—1927
文献摘要:
"国民"与"阶级"是近代中国竞争性建构的两种政治身份话语,从历史事件与话语建构相关联的视角进行分析,旨在发现两种身份话语的更替机制及其背后的历史机运.甲午战败后,晚清知识精英迅速引入国民身份话语,统合传统四民秩序解体的中国社会,以助益推翻帝制并打破传统君民等级关系.然而,随着民国建立之后共和的流产,国民身份话语失灵,转而建构阶级身份话语.阶级关系最初由清末革命派用以讨论民生问题,在共和实践失败后为无政府主义者与马克思主义者所借用.国民身份话语失灵带来了失望与不满的情绪,重新强化革命派早期提倡的社会革命,孵化出以"阶级"为名的政治身份话语,并在共产国际背景下进入中国革命话语."国民"转向"阶级"的政治身份话语,始终裹挟于反抗压迫与追求富强的革命浪潮,为此后社会动员与革命的实践及制度分途奠定话语基础.
文献关键词:
身份话语;国民失灵;阶级分化
作者姓名:
谢丽萍;郭台辉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谢丽萍;郭台辉-."国民"转向"阶级"的事件—话语分析:1895—1927)[J].人文杂志,2022(03):100-110
A类:
国民失灵
B类:
话语分析,近代中国,竞争性,政治身份,身份话语,历史事件,话语建构,相关联,两种身份,更替,机运,甲午战,战败,晚清,知识精英,国民身份,统合,四民,解体,助益,推翻,帝制,等级关系,转而,阶级关系,清末,革命派,民生问题,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者,借用,失望,社会革命,孵化,为名,共产国际,国际背景,中国革命,革命话语,裹挟,反抗,压迫,富强,社会动员,革命的实践,分途,话语基础,阶级分化
AB值:
0.42869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