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积极心理干预在抑郁障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中的应用效果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干预在抑郁障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12月临床心理科收治的76例抑郁障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2组患者均口服帕罗西汀,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积极心理干预,干预3个月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自我伤害问卷及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TAS)对2组进行评估.结果 2组HAMD得分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4.320,P<0.001;F组间=7.680,P=0.020;F交互=11.420,P<0.001);干预后,研究组自我伤害问卷得分低于对照组(t=6.644,P<0.001).TAS量表总分及描述情感能力、识别情绪困难、外向型思维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t=4.020,P<0.001;t=2.681,P=0.009;t=3.480,P<0.001;t=2.611,P=0.010).结论 积极心理干预在抑郁障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可降低抑郁程度,减轻自我伤害行为,提升情绪控制能力.
文献关键词:
积极心理干预;抑郁障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情绪控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梁巧玲;谭宇康;梁嘉权;章泽栋;潘锦环;廖绮娴
作者机构:
528041 广东佛山,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梁巧玲;谭宇康;梁嘉权;章泽栋;潘锦环;廖绮娴-.积极心理干预在抑郁障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临床护理,2022(02):94-97,101
A类:
B类:
积极心理干预,抑郁障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患者,帕罗西汀,常规护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多伦多,述情障碍,toronto,alexithymia,TAS,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别情,外向型,维维,抑郁程度,自我伤害行为,情绪控制,控制能力
AB值:
0.20800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