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论《闲情偶寄》之戏曲文体思想及意义
文献摘要:
李渔的《闲情偶寄》肯定戏曲文体特有的叙事性、舞台性,是戏曲编剧技巧、舞台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推进,也是在前人理论成果基础上的新创.他将戏曲与"史传诗文"并列,抬高它的文体地位;更从形式、创作、功用等方面说明戏曲是"绝大文章".他从创作的角度,强调戏曲文体服务于舞台演出的目的,强调"填词之设,专为登场";又从戏曲叙事性的角度,要求"结构第一,一人一事".李渔发展了王骥德"大头脑"、金圣叹"一人""一事"等意见,强调戏曲创作要有吸引观众的新奇故事,能够收到深入大众、劝善戒恶的传播效果,并将"一事"引申为戏剧的核心事件及引发后续情节和戏剧冲突的重要关键,深入到了叙事和戏剧的本质.史传叙事思想为金圣叹评点《西厢记》重视,也是李渔戏曲批评的理论来源.李渔称戏曲与史传"同源而异派",客观上将戏曲纳入叙事文学的轨道.又将叙事批评的"人情""物理"概念引申到史传及其他传统文学,肯定了戏曲这种俗文学体裁的叙事特征.这显示出李渔以戏剧为本体、以登场为目的、以演出效果为标准的戏剧观构造下的戏曲理论超出一般文人戏曲思想和评论的特出之处.
文献关键词:
李渔;《闲情偶寄》;戏曲文体;戏曲理论;叙事性;舞台性
作者姓名:
徐燕琳
作者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 人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徐燕琳-.论《闲情偶寄》之戏曲文体思想及意义)[J].肇庆学院学报,2022(03):57-63
A类:
思想及意义,劝善戒恶
B类:
闲情偶寄,戏曲文体,李渔,叙事性,舞台性,戏曲编剧,编剧技巧,舞台实践,人理,理论成果,史传,诗文,并列,抬高,功用,调戏,文体服务,舞台演出,填词,专为,登场,一事,王骥德,大头,头脑,金圣叹,戏曲创作,新奇,传播效果,引申为,核心事件,戏剧冲突,叙事思想,评点,西厢记,戏曲批评,理论来源,上将,叙事文学,人情,传统文学,俗文学,体裁,叙事特征,效果为标,戏剧观,戏曲理论,特出
AB值:
0.40806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