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233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探究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致病药物及预后,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第一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RUCAM评分≥6分的233例患者纳入研究,按服用药物种类将患者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混用组.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临床分型、肝功能指标和预后情况.结果:233例患者中男性115例(49.36%),女性118例(50.64%),平均年龄(45.84±16.16)岁.临床分型肝细胞型125例(53.65%),胆汁淤积型63例(27.04%),混合型45例(19.31%).诱发DILI以抗结核药(14.60%)、抗生素(12.05%)、中成药(10.95%)、中草药(9.13%)、解热镇痛药(8.76%)及胃肠病用药(7.67%)为主.中药组、中西药混用组患者谷草转氨酶(AST)水平高于西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水平高于西药组、中西药混用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碱性磷醇酶(ALP)水平高于西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3例患者治愈及好转91例,未愈141例,死亡1例.临床分型、ALP水平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DILI可由多种药物引发,危害不容忽视,临床医生必须加以重视.
文献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点;预后;回顾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周伟;何岳珍;沈世林
作者机构: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周伟;何岳珍;沈世林-.233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甘肃医药,2022(07):595-597
A类:
B类:
药物性肝损伤,伤患,临床特征分析,DILI,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我院,住院患者,RUCAM,服用药,药组,中西药,混用,临床分型,肝功能指标,预后情况,中男,平均年龄,肝细胞,胆汁淤积,混合型,抗结核药,中成药,中草药,解热镇痛药,胃肠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ALP,未愈,临床医生,回顾性研究
AB值:
0.26849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