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2011-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发生特征,为ITP AEFI分类诊断及ITP儿童恢复疫苗接种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1-2020年ITP AEFI报告个案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20年海淀区共报告ITP AEFI 29例,年报告例数在1~5例之间,报告发生率在0.66/100万剂~3.94/100万剂之间.报告ITP异常反应7例(24.14%),报告发生率为0.51/100万剂,男女性别比为6:1,均为2~8月龄儿童,在接种后15~21d发生占42.86%,其中6例(6/7)无明确感染症状且感染相关检查未见异常.ITP异常反应中,报告数最多为麻疹风疹联合病毒活疫苗(MR)4例(4/7),报告发生率为12.07/100万剂.除3例转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外,26例ITP AEFI于痊愈后12~43个月恢复接种,其中25例(96.15%)未见ITP复发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海淀区ITP AEFI报告发生率较低,需加强预防接种后ITP监测.文中分类为异常反应的ITP AEFI在发病前多无明确感染史,且所种疫苗多为ITP发生的高风险疫苗.接种后发生ITP不是预防接种的绝对禁忌,应结合受种者转归情况,经风险/收益评估后决定是否恢复接种.
文献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蔡润;徐若辉;史如晶;邢彦
作者机构:
100094,北京市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蔡润;徐若辉;史如晶;邢彦-.2011-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首都公共卫生,2022(04):225-228
A类:
B类:
北京市海淀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adverse,events,following,immunization,AEFI,immune,thrombocytopenia,ITP,发生特征,分类诊断,疫苗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统收,描述性流行病学,流行病学分析,年报,报告发生率,男女性,性别比,月龄,21d,感染症状,相关检查,未见异常,数最多,麻疹,风疹,合病,病毒活疫苗,MR,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痊愈,禁忌,转归,收益评估
AB值:
0.24193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