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角度波动式康复训练对肘关节活动受限的术后康复作用
文献摘要:
目的: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角度波动式康复训练"在肘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导致的陈旧性肘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9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外翻试验不稳定患者104例,平均年龄(50±5)岁。男性46例,女性58例,均为单侧肢体发病,术前Mayo肘关节评分均小于60分。根据其康复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n=53)和对照组(n=51),分别采用了"角度波动式康复训练"和"传统康复训练"。比较术前及术后6周、3个月、6个月肘关节功能,肘关节功能评估应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改良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改良HS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屈曲、伸直、内旋、外旋四个活动角度。结果:随访时间为10~36个月,平均随访(21.3±7.2)个月,6个月随访率100%。在术后6个月随访时,试验组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EPS试验组为80(80,85)分,对照组70(70,75)分;改良HSS试验组为85(82,88)分,对照组79(75,82)分;VAS试验组为2(1,3)分,对照组3(3,4)分,三组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8.907,52.847,60.904,P<0.05);试验组肘关节活动范围:屈曲120(115,130)°,伸直15(10,15)°,明显大于传统康复方式:屈曲100°(95,110)°,伸直:20°(15,20)°,且未出现因康复而造成的副损伤。结论:角度波动式康复训练结合了肘关节可调节支具和静态拉伸支具(SPS)二者的优点,通过静态、动态训练相结合,非暴力地递进式增长训练角度,可达到满意的主被动活动度。康复过程中疼痛度更低,康复周期更短,提高了中远期随访功能评分优良率。
文献关键词:
关节僵直;尺侧副韧带重建;康复训练;关节支具
作者姓名:
刘江;杜俊炜;徐征宇;姜姚;毕郑刚;孙佳冰;耿硕
作者机构:
15000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引用格式:
[1]刘江;杜俊炜;徐征宇;姜姚;毕郑刚;孙佳冰;耿硕-.角度波动式康复训练对肘关节活动受限的术后康复作用)[J].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2022(05):269-275
A类:
尺侧副韧带重建
B类:
肘关节活动受限,术后康复,康复作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关节内,内侧副韧带损伤,陈旧性,康复治疗,外翻,平均年龄,侧肢,Mayo,关节评分,康复方,传统康复训练,功能评估,评估应用,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特种,HS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屈曲,伸直,内旋,活动角,随访时间,关节活动范围,现因,可调节,静态拉伸,SPS,非暴力,递进式,被动活动,活动度,疼痛度,康复周期,中远期,远期随访,优良率,关节僵直,关节支具
AB值:
0.29726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