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肩袖损伤的治疗进展
文献摘要:
肩袖是肩关节前方的肩胛下肌、上方的冈上肌和后方的冈下肌及小圆肌等肌腱组织的总称[1]。这四块肌肉相互协调,维持肩关节的旋转和上举活动,肩袖的被动张力对盂肱关节面产生挤压应力有将肱骨头稳定于关节盂上的作用[2,3]。肩袖损伤是一类十分常见的肩关节退行性病变,约占肩关节病变的60%,自愈率接近于零[4],致残性极高。目前认为主要是退变外伤性机制和撞击机制联合起作用。肩袖损伤分为肌腱病、部分撕裂、完全撕裂及肩袖撕裂后关节炎几个阶段[5]。年龄在疾病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受伤率从20岁及以下患者的9.7%增加到80岁及以上患者的62%[6]。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单侧疼痛的患者,对侧肩部的肩袖也有撕裂风险[7]。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技术,即可以对早期轻度的肩袖损伤实现"早诊断、早治疗",也可提供更全面、更客观评估肩袖撕裂的位置、大小、肌腱质量、周围组织情况等影响患者治疗及预后的重要因素[8,9,10]。肩袖损伤的治疗主要围绕缓解损伤局部的炎症反应、去除撞击因素、恢复肩关节功能、满足生活和运动的需要进行。就保守治疗而言,主要适用于肌腱炎症、纤维化及部分厚度肩袖撕裂,普遍认为以肩袖部分撕裂厚度<50%作为临界点,近年来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11]、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12,13,14]等应用于<50%厚度肩袖撕裂治疗的研究非常热门,但是临床疗效仍然存在争议,中医针灸、推拿的治疗方法也有可取之处。从手术治疗来看,巨大肩袖撕裂目前仍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和难题,人工补片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可吸收材料的置入垫片出现给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15]。在肩袖损伤不同阶段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是目前解决所有的肩袖损伤问题的关键。作者尝试以Ellman分型为基础结合Neer分级、Burkhart分型、LaFosse分型将临床上复杂多样的检修损伤诊断分型简单化,总结肩袖损伤从炎症初期到骨关节炎终末期疾病进展的不同阶段,针对性的提出治疗建议,体现肩袖损伤治疗的阶梯化理念。同时方便宣传和科普肩袖损伤疾病进展过程,容易被大众接受和了解。
文献关键词:
作者姓名:
曹慧源;王广积
作者机构:
570100 海口,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运动医学科
引用格式:
[1]曹慧源;王广积-.肩袖损伤的治疗进展)[J].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2022(03):279-287
A类:
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Burkhart,LaFosse,检修损伤
B类:
肩袖损伤,治疗进展,节前,前方,肩胛下肌,总称,四块,相互协调,上举,动张力,盂肱关节,关节面,挤压应力,肱骨,骨头,定于,关节盂,退行性病变,关节病变,自愈,近于零,致残性,退变,外伤性,撞击,肌腱病,疾病进展,受伤,对侧,肩部,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影像学检查,检查技术,早诊断,客观评估,周围组织,治疗及预后,肩关节功能,保守治疗,肌腱炎,普遍认为,临界点,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中医针灸,推拿,可取之处,巨大肩袖撕裂,临床医生,补片,可吸收材料,置入,垫片,治疗策略,试以,Ellman,Neer,损伤诊断,简单化,骨关节炎,终末期,阶梯化,时方
AB值:
0.34937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