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矿区生态修复目标与模式研究
文献摘要:
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手段,而生态环境投入是关键影响因素.多年来,矿山生态修复长期处于"被动应对多,主动作为少"的状态,部分地区还存在违背自然规律的矿区生态修复形式主义问题,其根本原因不仅仅是生态环境投入少,更重要的是生态修复目标不明确和监管标准缺失.该研究围绕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需求,结合长期工程实践和典型案例,首先,基于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视角从环境边界上重新界定了矿区范围,认为矿区范围应包括生态破坏区和环境污染的直接影响区,其边界远大于传统意义上的矿界范围,提出了矿区综合体的概念,包括自然资源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其次,辨析了土地整治、植被恢复与矿山生态修复的区别与联系,结合协同治理理论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阐释了矿区生态修复目标的定义与内涵,包括矿区综合体、生态系统和场地3个尺度,地方政府和矿山企业2个责任主体,即"三尺度两主体";最后,分类提出了矿区生态修复模式及其特点,包括景观相似性恢复模式、土地复垦再利用模式、自然公园营造模式和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4大类.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研究结果从理论与实践层面解答了矿区生态修复目标科学制定、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存在的困惑,对分类推进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生态保护修复、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一体化修复和矿区生态环境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关键词:
生态修复;目标;模式;矿区;矿山;协同治理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海东;胡国长;燕守广
作者机构: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42;江苏省山水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海东;胡国长;燕守广-.矿区生态修复目标与模式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2(08):963-971
A类:
B类:
矿区生态修复,复目,污染治理,生态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改善,关键影响因素,矿山生态修复,主动作为,违背,自然规律,复形,形式主义,监管标准,区域可持续发展,环境协同治理,治理视角,重新界定,生态破坏,破坏区,影响区,远大于,传统意义,综合体,土地整治,植被恢复,区别与联系,协同治理理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矿山企业,责任主体,三尺度,生态修复模式,恢复模式,土地复垦,再利用模式,自然公园,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资源型城市,城市生态安全,人居环境,环境健康,解答,分类推进,自然解决方案,生态保护修复,复合生态系统,统一体,一体化修复,矿区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监管
AB值:
0.37004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