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西北典型生态脆弱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生态安全评价:以宁夏贺兰山为例
文献摘要:
人类生存质量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定量地评价生态环境变化,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改善以及发展规划提供重要参考.以宁夏贺兰山为研究区域,基于1987—2020年5景Landsat 5/8遥感影像,采用植被覆盖度(FVC)和遥感生态指数(RSEI),探究其生态环境时空变化规律,分析2017年贺兰山生态保卫战实施后该区域植被状况和生态恢复效果.结果表明:(1)1987—2020年宁夏贺兰山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植被覆盖整体提高,年均FVC从保卫战实施前(1987年)的31.03%增长至保卫战实施后(2020年)的43.35%,RSEI指数由32.71%上升至50.45%,生态恢复治理效果显著.(2)研究区FVC和RSEI指数总体偏低,生态质量一般.研究区西部海拔较高地区和中南部旅游密集区FVC和RSEI指数明显退化,退化面积占比分别为12.11%和8.30%,其生态恢复治理仍需高度重视.(3)FVC与RSEI指数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于一致,两者相关系数大于0.80,且绿度指标在主成分分析中所占权重最高,表明FVC指数增加对贺兰山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研究结果对于贺兰山生态脆弱区及类似保护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文献关键词:
贺兰山;植被覆盖度(FVC);遥感生态指数(RSEI);生态质量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林妍敏;南雄雄;胡志瑞;李新庆;王芳
作者机构:
宁夏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教育部中阿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宁夏 银川 750021;种苗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宁夏 银川 750001;宁夏国土资源调查监测院,宁夏 银川 750002;中国气象局旱区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宁夏 银川 75000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林妍敏;南雄雄;胡志瑞;李新庆;王芳-.西北典型生态脆弱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生态安全评价:以宁夏贺兰山为例)[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2(05):599-608
A类:
B类:
生态脆弱区,植被覆盖度,生态安全评价,宁夏贺兰山,人类生存,生存质量,遥感技术,评价生态,生态环境变化,区域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治理,Landsat,遥感影像,FVC,遥感生态指数,RSEI,时空变化规律,保卫战,战实,植被状况,生态恢复,恢复效果,持续改善,恢复治理,治理效果,生态质量,中南部,密集区,绿度指标,保护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评价
AB值:
0.23114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