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福建仙草细菌性枯萎病的病原菌鉴定
文献摘要:
[目的]明确新发现的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仙草(Mesona chinensis)细菌性枯萎病的病原,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分离法对采集的病株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通过常规的生物学特性、特异性引物扩增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的分类.[结果]从病茎上分离纯化获得8株细菌菌株,接种到健康的仙草后所表现的发病症状与田间采集的症状相类似,且重新分离到与原菌落形态相同的细菌.柯赫氏法则证实,8株细菌菌株均为该病的致病菌.在NA培养基平板上细菌菌落为乳白色,在TTC培养基平板上菌落为暗红色,产生可扩散至培养基中的红褐色色素;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短杆状,两端圆,1~2根极生鞭毛;菌株可积累聚-β-羟基丁酸盐(PHB),41℃不生长,果胶酶、氧化酶和硝酸盐还原等为阳性;菌株均可利用3种双糖(乳糖、麦芽糖、纤维二糖)和3种己醇(甘露醇、山梨醇、甜醇);用青枯菌演化型复合引物扩增分别获得280、144 bp的目的条带,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菌株与Ralstonia pseudosolanacearum聚在一支.鉴于此,将分离获得的8株细菌菌株鉴定为假茄科雷尔氏菌(R.pseudosolancearum).[结论]引起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仙草细菌性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假茄科雷尔氏菌,生化型Ⅲ和演化型Ⅰ(亚洲组).
文献关键词:
细菌性枯萎病;仙草;假茄科雷尔氏菌;病原鉴定;16S rDNA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吴水良;林可竟;张一帆;詹梦琳;胡方平;蔡学清
作者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吴水良;林可竟;张一帆;詹梦琳;胡方平;蔡学清-.福建仙草细菌性枯萎病的病原菌鉴定)[J].亚热带农业研究,2022(04):267-273
A类:
pseudosolanacearum,假茄科雷尔氏菌,pseudosolancearum
B类:
仙草,细菌性枯萎病,病原菌鉴定,新发现,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Mesona,chinensis,平板分离法,病株,病原菌分离,柯赫氏法则,致病性,生物学特性,特异性引物扩增,16S,rDNA,分离纯化,发病症状,田间,相类,菌落形态,致病菌,细菌菌落,乳白色,TTC,暗红色,红褐色,革兰氏染色,菌体,杆状,鞭毛,基丁,丁酸盐,PHB,果胶酶,硝酸盐还原,双糖,乳糖,麦芽糖,纤维二糖,己醇,甘露醇,山梨醇,青枯菌,演化型,bp,条带,基因序列分析,Ralstonia,菌株鉴定,病原鉴定
AB值:
0.32844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