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空间结构分析研究——以成都浣花溪公园为例
文献摘要: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的内部空间结构对其防灾功能的有效发挥具有重要作用.以成都市浣花溪公园为例,运用空间句法理论构建轴线、凸空间、视域三种模型,选取整合度、选择度、连接度、协同度和视线深度为量化指标,分析公园内部空间结构在疏散道路空间组织、避险功能空间布置、空间视觉感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发现:浣花溪公园防灾避险空间的空间结构整体呈现"西部空间可达性高,北部次之,中部最低"的格局,公园一、二级防灾通道均具有较高的通达性;公园的整体空间与局部空间协调度不高,公园内部空间系统呈多核分散分布的状态,空间整体聚集能力较低,需进一步优化;浣花溪公园虽然在防灾避险空间布局上总体满足应急防灾需求,但部分防灾空间组织方式不利于高效率开展防灾救援活动,有待调整和完善.
文献关键词:
空间句法;防灾避险;公园绿地;功能布局;空间结构;风景园林
作者姓名:
龙鹏飞;傅凡;张苗苗;王珏
作者机构:
北京建筑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北京 100044
引用格式:
[1]龙鹏飞;傅凡;张苗苗;王珏-.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空间结构分析研究——以成都浣花溪公园为例)[J].北京建筑大学学报,2022(06):20-30
A类:
B类:
城市防灾,防灾避险,绿地空间,空间结构分析,浣花溪公园,内部空间,成都市,空间句法理论,理论构建,轴线,凸空间,取整,整合度,选择度,连接度,协同度,视线,量化指标,园内,疏散,道路空间,空间组织,避险功能,功能空间,空间布置,空间视觉,视觉感知,空间可达性,通达性,空间协调,协调度,空间系统,多核,聚集能力,组织方式,防灾救援,公园绿地,功能布局,风景园林
AB值:
0.38777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