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固化/稳定化修复后场地中铬的环境行为和归趋:以我国中部某修复后场地为例
文献摘要:
为了探讨铬(Cr)在固化/稳定化修复后场地中的环境行为与归趋,通过浸出环境评价框架(LEAF)浸出评价、形态分级以及微观表征,对我国中部某修复后场地土壤中Cr的含量及形态进行3轮次跟踪监测.结果表明:①跟踪监测试验发现,该修复后场地土壤中总Cr含量下降了18.92%.在芥菜植株中Cr分布存在差异,其中,芥菜叶中Cr含量高达1.62 mg/kg(以干质量计),芥菜茎中Cr含量为0.69~0.77 mg/kg(以干质量计).芥菜植株吸收Cr的能力为0.44~3.10 mg/m2,对土壤中总Cr减量化的贡献率最高仅为0.05%;另外,新鲜芥菜植株中Cr含量为0.12~0.69 mg/kg,超过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限值(0.5 mg/kg),一旦食用该场地中的芥菜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增加了Cr在修复后场地中风险暴露的途径.②土壤微观表征试验表明,修复后场地土壤中Cr主要以Cr2O3形式存在,土壤中的MnxOy能起到氧化Cr的作用.在LEAF试验中,固化/稳定化的Cr被活化溶出;而BCR分析发现,Cr的可还原态占比随修复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由1.13%增至4.02%.③土壤中Mn、Fe及植物等环境因子均会参与Cr的氧化还原、沉淀与溶解,以及植物吸收与富集等环境行为,并导致已被固化/稳定化的Cr溶解或再氧化成Cr(Ⅵ)而溶出,从而增加Cr的迁移性和毒性,造成环境风险,其中Mn(Ⅳ)是Cr活化的关键因子.研究显示,修复后场地中Cr的环境行为会受到多种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尤其是在Mn含量较高的区域更易形成氧化氛围导致Cr的重新活化.
文献关键词:
铬(Cr);固化/稳定化;修复后场地;环境行为;环境归趋
作者姓名:
冯明玉;韦黎华;胡清;王宏;罗培
作者机构:
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南方科技大学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北京),北京 10008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冯明玉;韦黎华;胡清;王宏;罗培-.固化/稳定化修复后场地中铬的环境行为和归趋:以我国中部某修复后场地为例)[J].环境科学研究,2022(05):1131-1139
A类:
修复后场地
B类:
稳定化,环境行为,浸出,环境评价,评价框架,LEAF,形态分级,微观表征,场地土壤,轮次,跟踪监测,监测试验,芥菜,植株,菜叶,干质量,菜茎,减量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污染物限量,人体健康,风险暴露,表征试验,Cr2O3,MnxOy,溶出,BCR,增至,环境因子,氧化还原,植物吸收,迁移性,成环,环境风险,关键因子,环境归趋
AB值:
0.25031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