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破除隐私计算的迷思:治理科技的安全风险与规制逻辑
文献摘要:
在数据要素化国策下,治理科技是强监管形势的适应性产物,兼具"合规"和"赋能"的双重属性.然而,多方利益失衡、责任主体虚化、过程监管薄弱等结构性问题,催生了"赋能"反噬"合规"的反治理风险.诸如隐私计算等技术虽然以数据安全处理作为技术目标,但始终无法破除"治理—反治理—再治理"的逻辑怪圈.区块链、人脸识别、算法推荐等技术的规制实践已经证明,法律规制固有的"一对一"模式正在疲于应对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因此,治理科技的反治理风险规制应当回归到"法律、技术、市场和社群"的协同规制图谱中,实现"代码即法律"和"法律即代码"的双向治理效果.
文献关键词:
治理科技;反治理风险;隐私计算;协同规制图谱;数据安全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赵精武
作者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精武-.破除隐私计算的迷思:治理科技的安全风险与规制逻辑)[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2(03):35-49
A类:
反治理风险,协同规制图谱
B类:
隐私计算,迷思,治理科技,规制逻辑,数据要素化,国策,强监管,监管形势,双重属性,多方利益,利益失衡,责任主体,体虚,虚化,过程监管,结构性问题,反噬,安全处理,技术目标,怪圈,人脸识别,算法推荐,经证,法律规制,一对一,疲于,风险规制,归到,社群,代码,治理效果
AB值:
0.38376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