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不同病原体所致重症手足口病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脾胺肽的干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病原体所致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脾胺肽的干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96例重症HFM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后留取的大便核酸检测结果,分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病毒(CoxA16)阳性组(22例),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组(74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10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根据家长意愿,采用常规治疗(56例),脾胺肽治疗(40例);比较CoxA16阳性组和EV71阳性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流式细胞仪测定受试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经不同方案治疗后各组HFMD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CoxA16阳性组和EV71阳性组患儿最高体温、血糖、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71阳性组患儿肢体抖动发生率显著高于CoxA16阳性组患儿(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EV71阳性组和CoxA16阳性组CD3+、CD4+、CD8+水平明显降低(P<0.05),CD4+/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71阳性组和和CoxA16阳性组CD3+、CD4+、CD8+、CD4+/CD8+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EV71阳性组、CoxA16阳性组治疗前相比,经治疗后,HFMD患儿外周血组CD3+、CD4+、CD8+水平显著升高(P<0.05),CD4+/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常规治疗和脾胺肽治疗后,HFMD患儿外周血组CD3+、CD4+、CD8+、CD4+/CD8+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MD患儿行常规治疗和脾胺肽治疗后的预后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xA16阳性和EV71阳性HFMD患儿CD3+、CD4+、CD8+水平无差异,脾胺肽治疗可上调其水平.
文献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病毒;手足口病;T细胞亚群;脾胺肽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韦正波;周勇
作者机构:
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江苏盐城224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韦正波;周勇-.不同病原体所致重症手足口病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脾胺肽的干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2(04):430-433
A类:
脾胺肽
B类:
病原体,重症手足口病,干预影响,HFMD,留取,大便,核酸检测结果,柯萨奇病毒,CoxA16,肠道病毒,EV71,另选,健康儿童,常规治疗,流式细胞仪,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IgA,IgM,肢体抖动,CD3+,CD4+,CD8+,经治,患儿外周血,预后情况,可上
AB值:
0.16065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