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为红薯产业插上创新的翅膀—―河南科技大学甘薯产业研究院侯文邦教授
文献摘要:
洛阳山丘纵横,气候干旱,土质疏松,高钾富硒,非常适宜种植耐旱耐瘠薄的红薯,常年种植面积60万亩(4万hm2)左右,产业化发展基础得天独厚,但存在红薯产量低、品质低的问题,制约了当地产业发展与农民致富.为此,河南科技大学甘薯产业研究院侯文邦教授多年来走遍豫西山区调研红薯种植情况,发现洛阳红薯病毒病比较严重,恶劣的生态条件和作物病虫害是导致红薯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的主要原因.他积极组建红薯研发团队,开展红薯脱毒快繁及其产业化应用研究,并通过产业示范,逐步引导更多的种植户通过红薯种植实现脱贫致富.目前,河南红薯种植区实现了"种红薯者得效益,卖红薯者得利益,吃红薯者得健康"的良性发展,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为"红薯教授".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3]
经济(F)
作者姓名:
刘洋
作者机构: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洋-.为红薯产业插上创新的翅膀—―河南科技大学甘薯产业研究院侯文邦教授)[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22(09):8-9
A类:
B类:
红薯产业,翅膀,甘薯产业,产业研究,洛阳,阳山,山丘,气候干旱,土质,富硒,耐旱,瘠薄,常年,种植面积,万亩,hm2,产业化发展,发展基础,得天独厚,走遍,豫西山区,区调,种植情况,病毒病,比较严重,生态条件,作物病虫害,极组,研发团队,脱毒,快繁,产业化应用,过产,种植户,脱贫致富,南红,种植区,得利,亲切,称呼
AB值:
0.46748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