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金融衍生品的社会哲学——对马克思价值形式分析和货币理论当代意义的探讨
文献摘要:
金融衍生品作为一种风险的商品形式和资本的融通机制,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提出了挑战.马克思的价值形式分析和以此为基础的货币理论是分析金融衍生品的有力理论工具.马克思将价值的本质理解为商品的社会关系,并必然以货币为表现形式,货币在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中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内涵了资本逻辑.按照马克思的价值形式分析和货币理论,金融衍生品因为构成当代世界范围内不同资本交换的融通中介,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因而是一种独特的货币.金融衍生品作为货币所代表的社会关系,是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的第三次剥离即资本所有权与企业所有权的剥离,它使得资本的统治更加抽象,同时加剧了资本和劳动之间的矛盾;金融衍生品将时间和空间维度纳入自身机制,使得加速成为当代社会最显著的现象之一.立足马克思主义立场对金融衍生品进行考察,有助于我们在理论上推动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对资本逻辑的认识,避免金融资本主义的消极后果.
文献关键词:
价值形式;金融衍生品;货币理论;马克思;社会哲学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乾坤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乾坤-.金融衍生品的社会哲学——对马克思价值形式分析和货币理论当代意义的探讨)[J].理论与改革,2022(04):72-83
A类:
B类:
金融衍生品,社会哲学,价值形式,形式分析,货币理论,当代意义,融通机制,价值理论,理论工具,价值的本质,本质理解,生产价格理论,资本逻辑,当代世界,内平,平均利润率,因而是,所有制关系,第三次,资本所有权,空间维度,速成,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立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金融资本主义
AB值:
0.26778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