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指示代词+指人名词"结构的形成动因和修辞功能
文献摘要:
"指示代词+指人名词"结构最早见于敦煌变文中,其用法与说唱文学的发展历程深度吻合.在说唱文学及后世的叙事语篇中,叙述者对人物对象的指认行为面临着三层困境:表人词语的低可及性、互动关系的非直观性与叙事空间的模糊性、信息输入行为的局限性.其形成动因实际上是:叙述者主动地加入相应的话语标记,来提升对所指人物对象的可及性程度.这一结构的修辞功能体现在互动标记与定位标记上,它们分别具有解释补充细节、突出主观评价和聚焦所指人物、辅助听者定位的作用.
文献关键词:
指示代词;指人名词;形成动因;修辞功能;说唱文学;叙事语篇
作者姓名:
赖冠洲;马国彦
作者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上海 20006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赖冠洲;马国彦-."指示代词+指人名词"结构的形成动因和修辞功能)[J].现代语文,2022(11):37-44
A类:
B类:
指示代词,指人名词,形成动因,修辞功能,敦煌变文,说唱文学,后世,叙事语篇,叙述者,指认,词语,可及性,直观性,叙事空间,模糊性,信息输入,入行,话语标记,所指,功能体现,定位标记,记上,别具,主观评价,助听,听者
AB值:
0.34712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