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抒情传统与早期中国电影的镜头语言
文献摘要:
蒙太奇理论奠定了世界电影组织镜头、建构情节框架的基本原则,在"求异"的正-反-合的辩证中获得更高程度的有机"整合".中国文学艺术的抒情传统,影响到早期中国电影,在1927年侯曜的《海角诗人》《西厢记》中,出现了两种抒情语言的萌芽(大、全、远的长镜头、利用人物视点缝合自然景物的正/反打镜头).而且,这个传统背后的立足自我内心、寻找主客契合、类比"求同"的思维方式,提供了中国电影破除蒙太奇迷信、发展自身审美理想的另一种可能.但客观地说,抒情传统在中国电影中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当下中国电影需要在世界电影格局中确立起自身的文化身份、美学特征,亟待在实践中高度重视抒情传统.
文献关键词:
抒情传统;早期中国电影;蒙太奇;"求同"思维
作者姓名:
陈林侠
作者机构:
中山大学中文系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林侠-.抒情传统与早期中国电影的镜头语言)[J].社会科学,2022(03):171-178
A类:
侯曜,人物视点
B类:
抒情传统,早期中国电影,镜头语言,蒙太奇,世界电影,求异,高程度,中国文学,文学艺术,海角,西厢记,长镜头,缝合,景物,求同,迷信,审美理想,电影格局,文化身份,美学特征
AB值:
0.25326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