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国民族歌剧"本土化"音乐创作的形成路径及启示
文献摘要:
民族歌剧音乐创作成功的关键在于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与欣赏偏好.具体表现为民族歌剧音乐创作与民歌、戏曲音乐的有机融合,特别是以音乐戏剧性的展开吸收传统戏曲板腔体结构为核心特征.这一音乐创作路径萌发于黎锦晖儿童歌舞剧,经延安秧歌剧发展,再至"新歌剧"《白毛女》创制成功方得以基本完成,是歌剧艺术"本土化"的成功实例."新歌剧"其后被称为民族歌剧,代表了我国歌剧艺术创作的发展水平.对比意义上,"西体歌剧"对应了歌剧进入中国后"在地化"的形成路径.梳理我国西体歌剧、民族歌剧两大类型歌剧音乐创作不同的形成路径,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理解民族歌剧音乐创作特征,推动我国民族歌剧事业进一步的发展.
文献关键词:
民族歌剧;音乐创作;本土化;板腔体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婧婧
作者机构:
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江苏南京21117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婧婧-.中国民族歌剧"本土化"音乐创作的形成路径及启示)[J].艺术百家,2022(05):106-112
A类:
B类:
中国民族歌剧,形成路径,歌剧音乐创作,符合中国,中国观,审美心理,欣赏,民歌,戏曲音乐,音乐戏剧,戏剧性,传统戏曲,板腔体,核心特征,创作路径,萌发,发于,黎锦晖,儿童歌舞剧,延安秧歌剧,歌剧发展,新歌剧,白毛女,创制,歌剧艺术,国歌,艺术创作,西体歌剧,在地化,两大类,创作特征,歌剧事业
AB值:
0.28064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