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十七年"时期影响较大的农村题材戏曲现代戏的创作方法
文献摘要:
"十七年"时期的农村题材戏曲剧目,虽然大多数都没有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但有一些剧目在问世之时,受到观众的热捧.它们为何能"立得住"且"传得开"?这主要归功于三种创作方法:一是反映农民较为关注的问题,如青年人怎样才能得到幸福的婚姻,如何让分了土地的农民不再返贫,人们怎样才能在人民公社的体制下过上幸福的生活,当少数干部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之后农民又该怎么办;二是通过所讲的故事完全取材于生活、故事的开展一如生活那样自然、表现出农民的真正品性、让人物说纯粹的乡土语言等手段真实而自然地描写乡村生活和农民;三是表现农民观众信任党和政府、不满无差别的平均分配制度、希望缩小城乡差距的社会心理,同时借鉴、运用大量的传统艺术形式以尊重农民观众的审美定势.
文献关键词:
"十七年";农村题材戏曲剧目;创作方法;借鉴
作者姓名:
朱恒夫
作者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上海20023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朱恒夫-."十七年"时期影响较大的农村题材戏曲现代戏的创作方法)[J].艺术百家,2022(03):77-86,134
A类:
农村题材戏曲剧目
B类:
十七年,戏曲现代戏,创作方法,经受,问世,之时,立得,得住,传得,归功于,青年人,怎样才能,返贫,人民公社,下过,怎么办,过所,所讲,取材于,一如,那样,正品,品性,纯粹,乡土语言,描写,农民观,众信,党和政府,无差别,平均分配,分配制度,缩小城乡差距,社会心理,传统艺术,艺术形式,重农,定势
AB值:
0.3833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