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杜晓泉教授从湿热蕴脾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文献摘要: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是以腺体萎缩或肠化,部分伴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1],其流行率在中国和日本等东亚国家高于世界其他地区,且与年龄呈正相关[2].CAG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见上腹部胀满,疼痛,可伴嗳气、反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状,病情易迁延反复,腺体萎缩病理难以逆转[3].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被认为是引起 CAG 的主要原因,并且被定义为胃癌的Ⅰ类致癌因素[4],但目前根除 Hp 存在较大挑战[5].而中医药在改善胃黏膜萎缩、逆转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缓解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6-7].杜晓泉教授是陕西省名中医、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沈舒文教授;其从事中医消化疾病的临床诊治 20 余年,善于运用经方,重视脏腑理论及辨证思路,随证用方灵活加减,且用药轻灵,疗效显著.现将杜老师治疗 CAG 的临证经验总结如下.
文献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湿热蕴脾;杜晓泉;名医经验
作者姓名:
刘娟;刘力;杜晓泉
作者机构: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 712000;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二科,陕西咸阳 712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娟;刘力;杜晓泉-.杜晓泉教授从湿热蕴脾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中西医结合研究,2022(01):61-63
A类:
杜晓泉
B类:
湿热蕴脾,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腺体,不典型增生,消化系统疾病,流行率,东亚国家,上腹部,胀满,嗳气,反酸,嘈杂,恶心,迁延,幽门螺旋杆菌,Hp,胃癌,致癌,根除,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不适症状,省名,名中医,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师承,名老中医,沈舒文,消化疾病,临床诊治,经方,脏腑理论,辨证思路,加减,轻灵,疗效显著,临证经验,名医经验
AB值:
0.40182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