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右江盆地东缘早泥盆世莫丁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文献摘要:
右江盆地东缘南宁地区泥盆系发育大量碎屑岩至碳酸盐岩夹层状硅质岩、硅质团块和硅质结核的海相沉积.层状硅质岩最早出现于早泥盆世莫丁组(D1m),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研究表明:莫丁组硅质岩具较高的SiO2含量(91.86%-95.57%,均值为94.36%),较低的Al/(Al+Fe+Mn)值(0.05-0.30,均值为0.12),较高的Y/Ho值(24.20-48.79,均值为37.14)和U/Th值(0.90-11.84,均值为5.72),具明显的Ce负异常(δCe=0.32-0.83,均值为0.62)和Eu正异常(δEu=1.15-2.92,均值为1.76).岩石地球化学综合判别表明,莫丁组硅质岩为热液成因.结合古生物、沉积特征及前人在邻区的研究成果,认为莫丁组硅质岩形成于开阔海盆的沉积环境.区域对比显示,右江盆地早泥盆世以来的海侵由南东向北西发展,海水自南东向北西逐渐变浅,至埃姆斯期晚期海侵范围持续扩大,盆地东缘已发展成为开阔海盆.莫丁组硅质岩的热液成因进一步证实了右江盆地基底在埃姆斯期晚期发生裂解,而热液活动自东向西,自边缘至内部逐渐减弱的规律表明盆地基底的裂解可能受控于盆地边界的深大断裂,在盆地边缘基底断裂围限的区域热液活动更强、裂解程度更高.
文献关键词:
右江盆地东缘;莫丁组;硅质岩;热液成因;基底裂解;早泥盆世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飞;严乐佳;李堃;黄圭成;汤朝阳;邱啸飞
作者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武汉 430205;古生物与地质环境演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205;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广西地质勘查院,南宁 53002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飞;严乐佳;李堃;黄圭成;汤朝阳;邱啸飞-.右江盆地东缘早泥盆世莫丁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华南地质,2022(01):135-146
A类:
右江盆地东缘,莫丁组,D1m,基底裂解
B类:
早泥盆世,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地质意义,南宁地区,泥盆系,碎屑岩,碳酸盐岩,夹层,层状,团块,海相沉积,微量和稀土元素,SiO2,Al+Fe+Mn,Ho,Th,Ce,负异常,Eu,岩石地球化学,热液成因,古生物,沉积特征,开阔,海盆,沉积环境,区域对比,海侵,东向北,北西,变浅,埃姆斯,热液活动,东向西,受控,地边,深大断裂,基底断裂
AB值:
0.25838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