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我国端午节丛考
文献摘要:
我国传统的端午节,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内涵丰富.然或因文献记载不足,或因对文献释读不一,诸多问题尚未圆满解决.经研究,"端午"风俗实源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之后,"五月五日"民俗活动逐步取代"夏至节".端午节在历史上名称颇多,至唐玄宗时始有"端午"之名,既体现了先民对自然气象变化的认知,也融汇了阴阳五行的古典哲学思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端午节"适逢气象"阴阳相交",其名也源于此意.时值天气转暖,疫病虫害流行,先民积累了多种抗御疫病虫害,保障身体健康的方法,并形成风俗.粽叶(包括芦叶、箬叶等)的选择也源于这方面的认知.在历史过程中,端午习俗又融入了祭祀地方"先贤""英灵"的内容.粽子并非为端午节刻意所创,也不能因"角黍"之名为据说源于北方.用植物叶子包裹食材制作食品的方法,起源很早,也很普遍.粽子所用食材在我国南北方均有种植,因而尚难确定粽子始于南方或北方.粽子应是先民生活中已广泛食用的食物,并逐步成为端午节南北共同流行的特色食品.
文献关键词:
端午节;丛考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曾维华;王冕
作者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200234;上海市徐汇区图书馆 上海20003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曾维华;王冕-.我国端午节丛考)[J].中原文化研究,2022(01):118-128
A类:
B类:
端午节,丛考,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文献记载,释读,圆满解决,风俗,夏商周,商周时期,夏至,五月,五日,民俗活动,在历史上,唐玄宗,玄宗时,先民,气象变化,融汇,阴阳五行,古典哲学,哲学思想,适逢,相交,时值,疫病,病虫害,抗御,成风,芦叶,箬叶,这方面,历史过程,端午习俗,祭祀,先贤,英灵,粽子,刻意,所创,角黍,据说,植物叶,叶子,食材,很早,南北方,有种,尚难
AB值:
0.48478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