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针灸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分子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文献摘要:
术后胃肠功能紊乱(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POGD)是腹部手术常见临床症状,患者表现为排气和排便困难,导致腹胀、腹痛、恶心和呕吐.目前,西医大多采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进行治疗,但疗效并不满意.针灸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应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具有悠久的历史.1997年,美国国立科学院卫生部发表了一份共识声明,宣布针灸是一种有效的术后治疗恶心呕吐的方法.最近的研究表明针灸能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降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此文对近年来关于针灸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和系统复习,探讨了不同针灸方法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并总结如下.
文献关键词:
针灸;胃肠功能紊乱;术后;疗效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冯亮亮
作者机构:
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天津 3017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冯亮亮-.针灸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分子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2(12):19-21
A类:
B类:
针灸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临床应用研究,Postoperative,gastrointestinal,dysfunction,POGD,腹部手术,排便困难,腹胀,腹痛,医大,胃肠动力,中国传统医学,胃肠道疾病,卫生部,声明,宣布,术后治疗,恶心呕吐,胃肠道功能,发生风险,此文,灸方
AB值:
0.23472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