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农地产权稳定性对农户耕地抛荒行为的影响
文献摘要:
完善农地产权制度是减少农户耕地抛荒的有力举措,然而相关的实证研究目前依然相对匮乏.文章基于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2017年和2019年两期面板数据,以新一轮农地确权为例,利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农地产权稳定性对农户耕地抛荒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农地产权稳定性对农户耕地抛荒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有助于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已完成新一轮农地确权农户的耕地抛荒概率要比未完成确权农户低3%左右.②农地产权稳定性主要通过促进农地转出和增加长期投资对农户耕地抛荒行为施加影响.农地转出使得耕地得到重新利用,减少不必要的闲置,而长期投资将增加土壤肥力,减少边际耕地的抛荒.③在考虑新一轮农地确权前的农地产权稳定性之后,新一轮农地确权主要对先前没有土地承包合同或土地产权证书的农户有积极影响,而对有土地承包合同或土地产权证书的农户甚至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④为精准识别新一轮农地确权的政策效应,既需要区分农地确权时间,也需要考虑以往农地产权稳定性.如果不区分农地确权时间,新一轮农地确权的作用就可能会被高估;如果不考虑过往农地产权的稳定性,新一轮农地确权的作用也就可能会被低估.基于以上结论,建议未来推动农地产权改革应从产权界定向产权实施转变,建立"承包合同+产权证书"的双保障制度体系,同时防范因农地产权稳定性过强而可能引发的不利影响.
文献关键词:
农地产权稳定性;农地确权;固定效应模型;耕地抛荒;耕地保护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郑淋议
作者机构: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58;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郑淋议-.农地产权稳定性对农户耕地抛荒行为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12):166-175
A类:
农地产权稳定性
B类:
耕地抛荒,农地产权制度,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两期,新一轮农地确权,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抑制效果,耕地数量,未完成,农地转出,加长,长期投资,施加影响,出使,新利,不必要,闲置,土壤肥力,边际,先前,土地承包,承包合同,土地产权,产权证,负面效应,精准识别,政策效应,要区,高估,过往,低估,农地产权改革,产权界定,权实,保障制度,耕地保护
AB值:
0.15844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