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骨肉不相亲"理论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代谢组学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骨肉不相亲"致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发生的机制.方法:运用核磁共振技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检测30例PMOP脾肾亏虚证患者、30例PMOP肾虚证患者及18例正常人的清晨空腹血清,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寻找代谢谱变化,得出PMOP脾肾亏虚证患者血清中独有的差异代谢产物后,对其相关代谢通路进行富集分析.结果:与PMOP肾虚证患者相比,PMOP脾肾亏虚证患者血清中甘油、丙酮酸2种小分子代谢物存在异常;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的相互转化、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戊糖磷酸途径、丙酮酸代谢、半乳糖代谢5个代谢通路发生了改变.结论:PMOP脾肾亏虚证患者血清内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代谢物且体内多个相关代谢通路异常,本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代谢组学角度阐释"骨肉不相亲"引发PMOP的机制,为该病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生物学依据.
文献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代谢组学;核磁共振技术;生物标记物;代谢通路;骨肉不相亲
作者姓名:
孙娜;刘瑶;徐琬梨;刘国岩
作者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山东省中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孙娜;刘瑶;徐琬梨;刘国岩-.基于"骨肉不相亲"理论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代谢组学研究)[J].中医药信息,2022(09):1-7
A类:
骨肉不相亲
B类:
理论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代谢组学,组学研究,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P,核磁共振技术,nuclear,magnetic,resonance,NMR,脾肾亏虚证,肾虚证,正常人,清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代谢谱,差异代谢产物,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小分子代谢物,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乙醛酸,二羧酸,戊糖磷酸途径,丙酮酸代谢,半乳糖,糖代谢,差异代谢物,生物标记物
AB值:
0.20110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