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快速城镇化地区的耕地非粮化特征及其机理
文献摘要:
从耕地非粮化内涵解析出发,以非粮化行为对耕地耕作层不同影响程度为依据,将其划为即可恢复、自然恢复、工程恢复和不可恢复4类,并从理论上构建了快速城镇化地区非粮化的影响机理框架。在此基础上,选择溧阳市为案例区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溧阳市不同类型耕地非粮化程度、空间格局特征,揭示溧阳市耕地非粮化程度的影响机理,并提出治理快速城镇化地区耕地非粮化的政策建议。结果显示:①溧阳市耕地非粮化率为48. 09%,即可恢复类为11. 81%,自然恢复类为17. 76%,工程恢复类为15. 07%,不可恢复类为3. 45%,耕地非粮化现象普遍存在,以自然恢复和工程恢复两类为主,具有可恢复性。②全域非粮化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热点地区和冷点地区在空间分布上相对集中;不同类型非粮化冷热点的空间分布具有分异特征。③60岁以上人口比例、耕地地形、水田比例、工业规模、三处及以上宅基地比例和基本农田比例是影响溧阳市耕地非粮化程度的主要因素。该研究提出未来可通过改善耕地种植条件,鼓励以粮食生产、加工、运输和售卖等为主的工商资本下乡,防止农村旅游产业的随意扩张,坚持贯彻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落实耕地保护目标与任务等政策建议来遏制耕地非粮化行为。
文献关键词:
耕地;非粮化;影响机理;快速城镇化地区;藏粮于地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程宪波;刘琼;陶宇;刘敬杰;王飞;陶芹;欧维新
作者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整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9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程宪波;刘琼;陶宇;刘敬杰;王飞;陶芹;欧维新-.快速城镇化地区的耕地非粮化特征及其机理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10):172-182
A类:
B类:
快速城镇化地区,耕地非粮化,内涵解析,耕作层,划为,自然恢复,溧阳市,空间格局特征,可恢复性,热点地区,冷点,冷热点,分异特征,人口比例,水田,三处,宅基地,基本农田,种植条件,粮食生产,售卖,工商资本下乡,农村旅游,旅游产业,保护条例,耕地保护,保护目标,藏粮于地
AB值:
0.23661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