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川西高原藏区生态资产赋能乡村振兴的对口帮扶路径
文献摘要:
具有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征的川西高原藏区,存在深度贫困和发展掣肘的现实问题。该研究针对贫困治理转向下既有帮扶工作效果,对乡村振兴背景下该地区乡村的新内生式发展内涵进行解构,发现川西高原藏区的生态资产具有地域协调性、独特辨识性和拓展延伸性等特征,能够为乡村振兴界定发展基础、提供发展契机和产业增殖的可能性。基于此,提出新时期川西高原藏区对口帮扶工作应当走生态资产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①根据区域生态资产的消费特征和资源特征,结合生态服务功能消费、生态景观旅游消费和生态经济产品消费的增值转化方式,明确帮扶整体框架。②通过生态资产存量的增容提质,撬动更高生态补偿,形成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③结合发展特征增补配套设施,促进生态资产的就地产业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培育消费市场促进生态资产的价值转化,反哺城乡空间。将帮扶端的优势资源和发展经验向受扶地倾斜和传授,通过帮扶协作激发地方发展的自主性,形成促进“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资本”转化并赋能乡村振兴的对口帮扶路径,推动川西高原藏区的可持续均衡发展。
文献关键词:
川西高原藏区;对口帮扶;乡村振兴;生态资产;赋能路径
作者姓名:
李荷;毕凌岚;钟毅
作者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 成都 611756;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36;成都西南交通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97
引用格式:
[1]李荷;毕凌岚;钟毅-.川西高原藏区生态资产赋能乡村振兴的对口帮扶路径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10):140-149
A类:
川西高原藏区
B类:
生态资产,对口帮扶,环境特征,丰富多彩,多彩的,文化特征,掣肘,贫困治理,治理转向,帮扶工作,工作效果,区乡,新内生式发展,发展内涵,拓展延伸,延伸性,发展基础,发展契机,区域生态,消费特征,资源特征,生态服务功能,能消费,生态景观,旅游消费,生态经济,转化方式,整体框架,增容,撬动,生态补偿,良性循环,结合发展,发展特征,增补,补配,配套设施,就地,城乡融合发展,消费市场,价值转化,反哺,城乡空间,优势资源,发展经验,地倾斜,地方发展,生态资源,生态资本,赋能路径
AB值:
0.33296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