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艾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及对其外周血DNA甲基化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及隔姜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探讨艾灸对CAG相关癌前病变外周血DNA甲基化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收治的CAG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隔药饼灸组和隔姜灸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选取中脘、气海、双侧足三里、双侧内关穴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光镜下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并选取每组治疗前后患者全血样本各2例,采用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观察外周血DNA甲基化位点和甲基化状态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隔药饼灸组胃脘疼痛、食欲减退症状积分低于隔姜灸组(均P<0.01),隔姜灸组烧心、反胃症状积分低于隔药饼灸组(均P<0.01);隔药饼灸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88%,隔姜灸组为78.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胃黏膜的萎缩、肠化病变程度及隔药饼灸组的炎症程度有明显改善(P<0.05).隔药饼灸组胃镜病理总体有效率82.14%,隔姜灸组总体有效率69.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G序列环境下,治疗前后隔药饼灸组共有176个差异甲基化基因,隔姜灸组有652个差异甲基化基因.隔药饼灸组治疗前后差异甲基化区域(DMR)锚定启动子区域相关基因涉及的KEGG通路包括cAMP、AMPK和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等,隔姜灸组涉及的KEGG通路包括mTOR和HIF-1信号通路、代谢通路、细胞凋亡等.结论:隔药饼灸和隔姜灸可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等病理状态;隔药饼灸在改善患者胃脘疼痛、食欲减退症状更具优势,而隔姜灸在改善患者烧心、反胃症状更优.艾灸能影响CAG患者外周血全基因组DMR的DNA甲基化水平,这可能是艾灸对CAG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之一.
文献关键词:
艾灸;慢性萎缩性胃炎;DNA甲基化
作者姓名:
顾沐恩;黄艳;刘雅楠;刘慧荣;黄儒德;吴璐一;彭广彬;李国娜;李璟;吴焕淦
作者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437;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200030;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顾沐恩;黄艳;刘雅楠;刘慧荣;黄儒德;吴璐一;彭广彬;李国娜;李璟;吴焕淦-.艾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及对其外周血DNA甲基化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22(03):295-303
A类:
B类:
艾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其外,隔药饼灸,隔姜灸,CAG,癌前病变,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中西医结合,针灸科,中脘,气海,双侧足三里,内关穴,中医症状评分,光镜,组织病理学变化,全血样本,全基因组甲基化,甲基化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甲基化位点,甲基化状态,胃脘,食欲减退,减退症,症状积分,烧心,反胃,临床总有效率,病变程度,炎症程度,胃镜病理,CG,差异甲基化基因,DMR,锚定,启动子区域,区域相关,cAMP,AMPK,核因子,泛素,蛋白水解,mTOR,HIF,代谢通路,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病理状态,甲基化水平,表观遗传调控,调控机制
AB值:
0.26596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