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2+26"城市雾霾治理政策效果评估
文献摘要:
文章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其后续"攻坚行动方案"的发布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效果.回归结果发现:①"方案"的发布对于"2+26"城市的空气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并通过了稳健性检验,构成雾霾的主要污染物PM2.5、PM10和AQI的改善程度最明显,SO2、CO和NO2的改善幅度次之,但O3浓度在政策处理期内不降反升,说明近年来O3污染程度加剧,亟须引起关注.②长期视角下SO2和NO2的治理效果较短期情况下相比有所提升,说明有些大气污染物仍然具有进一步改善的潜力,印证了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长久的"攻坚战".③引入空间DID分析,通过空间杜宾和双重差分的嵌套模型,放松个体相互独立的假设,从空间维度探讨"方案"的政策效果,对比空间视角下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得出,区域联防联控大气治理手段相比单一地区空气质量改善政策而言能够使得治理效果事半功倍.④使用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方案"通过减少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和减少能源消费总量达到空气质量改善的两种作用机制.最后,文章为接下来进一步有效治理大气污染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文献关键词:
"2+26"城市;双重差分模型;空间DID;机制分析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中祥;曹欢
作者机构:
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天津300072;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天津300072;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30007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中祥;曹欢-."2+26"城市雾霾治理政策效果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02):26-36
A类:
B类:
2+26,城市雾霾,雾霾治理,治理政策,政策效果评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防治工作,工作方案,攻坚行动,行动方案,准自然实验,双重差分模型,DID,大气污染治理,稳健性检验,主要污染物,PM2,PM10,AQI,SO2,NO2,O3,政策处理,不降反升,污染程度,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攻坚战,空间杜宾,嵌套模型,放松,相互独立,空间维度,空间视角,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应得,区域联防联控,大气治理,治理手段,空气质量改善,善政,事半功倍,中介效应模型,工业产值,能源消费总量,接下来,有效治理,机制分析
AB值:
0.41860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