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西南地区东部大官山温湿梯度变化特征分析
文献摘要:
采用西南地区巫溪大官山同一坡面10个不同海拔高度梯度观测站2019~2020年逐小时温湿观测资料,分析了气温、气温直减率、日较差和相对湿度的梯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2000 m以上区域秋、冬季常出现逆温或同温现象;年平均气温递减率为0.57℃/100 m,最大值出现在3月和9月,分别为0.63℃/100 m和0.62℃/100 m,2月最低为0.49℃/100 m;日较差总体随海拔升高而减小,但在海拔1065~1222 m,出现了日较差随海拔升高而快速下降的突变区;年、春季在海拔1222~2180 m,秋季在海拔1222~2550 m,出现了日较差相对稳定层,其它季节不太明显.在海拔1670 m以下区域,年相对湿度为78.5%,夏季最大(85.3%),秋季次之(82%),冬季再次(74.3%),春季最低(72.3%);随着海拔升高云雾出现频率增大,年和各季相对湿度均随之增大;海拔1670~1930 m为突变区间,相对湿度迅速增加,在海拔1930~2550 m,年、春、夏、秋季处于云中的时间较多,相对湿度变化不大;冬季由于云层低,海拔较高的区域常处于云的上方,相对湿度随海拔升高反而有所减小.
文献关键词:
气温;日较差;相对湿度;立体气候;大官山
作者姓名:
陈志军;李跃清;杜钦;何泽能;赵兴炳;高阳华
作者机构:
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重庆 401147;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成都 610072
引用格式:
[1]陈志军;李跃清;杜钦;何泽能;赵兴炳;高阳华-.西南地区东部大官山温湿梯度变化特征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2(01):18-23
A类:
大官山
B类:
西南地区东部,温湿,梯度变化,巫溪,坡面,不同海拔,海拔高度,观测站,观测资料,气温直减率,日较差,相对湿度,上区,逆温,年平均气温,递减率,快速下降,下区,高云,云雾,各季,季相,于云中,云层,立体气候
AB值:
0.3081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