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农业利用对砂质土壤中有机质与养分构成的影响
文献摘要:
为了解农业利用及培肥熟化过程中砂质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组分的演变规律,选择清水砂和淡涂砂(均属灰潮土亚类)两个土种,按荒地、露天种植旱地和大棚种植旱地等3种利用方式分别采集表层和剖面分层样品,分析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全量及其形态组成,探讨了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积累过程中氮、磷、钾及有机质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荒地状况(未利用)砂质土壤氮、钾、磷和有机质全量均较低,农用后可明显促进磷和氮的富集,有效钾的积累也较为明显.在不同的利用方式下,砂质土壤养分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荒地条件下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普遍较低但表聚明显;在露天种植下土壤有效养分含量较高,但垂直迁移显著,其中有效氮和钾含量的高值出现在亚表层;在大棚种植条件下,土壤有效养分积累明显,虽存在明显的下移,但仍显现表聚特点.随着有机质的积累,砂质土壤中腐植酸占比逐渐下降,而颗粒态有机质占比呈增加趋势.砂质土壤中积累的有机质多为不稳定有机质;有较高比例的氮、磷、钾以高活性形态存在,存在较大的流失风险.
文献关键词:
砂质土壤;养分积累;养分形态;有机质组分;演变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石其伟;杨琼瑶;陶娟花;章明奎
作者机构: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农业水产技术推广站,浙江 柯桥 312030;浙江大学 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石其伟;杨琼瑶;陶娟花;章明奎-.农业利用对砂质土壤中有机质与养分构成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22(03):127-133
A类:
灰潮土,颗粒态有机质
B类:
农业利用,砂质土壤,培肥,熟化,土壤氮,有机质组分,演变规律,亚类,土种,荒地,露天,旱地,大棚种植,利用方式,形态组成,积累过程,农用,有效钾,土壤养分,养分分布,下土,土壤有效养分,养分含量,垂直迁移,有效氮,钾含量,亚表层,种植条件,养分积累,下移,腐植酸,高比例,高活性,流失风险,养分形态
AB值:
0.30546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