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脊神经后内侧支连续射频联合坐位旋推手法治疗小关节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
文献摘要:
目的:观察脊神经后内侧支连续射频联合坐位旋推手法治疗小关节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的腰椎小关节源性LBP患者共180例.其中连续射频联合坐位旋推手法组90例(射频+手法组),单纯连续射频组90例(射频组),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及腰部软组织张力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射频+手法组总有效率(97.78%)优于射频组总有效率(9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ODI、JOA、SF-36评分及腰部软组织张力组内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射频+手法组优于单纯射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神经后内侧支连续射频联合坐位旋推手法在改善患者下腰痛、软组织张力、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方面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文献关键词:
下腰痛;连续射频;坐位旋推手法;脊神经后内侧支
作者姓名:
李远栋;王平;刘爱峰;张君涛;张超;卜寒梅;苗妙;邵磊
作者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381
引用格式:
[1]李远栋;王平;刘爱峰;张君涛;张超;卜寒梅;苗妙;邵磊-.脊神经后内侧支连续射频联合坐位旋推手法治疗小关节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22(02):243-247
A类:
坐位旋推手法
B类:
脊神经后内侧支,连续射频,手法治疗,下腰痛,中医药大学,骨伤科,腰椎小关节,LBP,视觉模拟,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骨科,科协,JOA,SF,生活质量评分,腰部,软组织张力,总有效率,腰椎功能,疗效显著
AB值:
0.15858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