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HRMRI联合血管超声对颈内动脉夹层发生脑梗死预测价值及危险因素评估
文献摘要: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夹层(internal carotid dissection,ICD)发生脑梗死的影响因素,以及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联合颈部血管超声(CVUS)对颈内动脉夹层发生脑梗死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62例ICD患者,均接受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未合并脑梗死组、合并脑梗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脑梗死的的影响因素.入组患者均接受HRMRI、CVUS检测,比较两种影像学方式对于ICD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162例患者经脑部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脑梗死32例,无脑梗死130例.两组受试者高血压、手术时长、D-二聚体、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1.950;95%CI=1.183~3.215)、手术时长(OR=1.865;95%CI=1.085~3.203)、D-二聚体(OR=2.071;95%CI=1.162~3.692)、C-反应蛋白(OR=2.250;95%CI=1.140~4.442)均为颈内动脉夹层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162例患者中,HRMRI显示212支血管夹层,CVUS显示218支血管夹层,其中有6支血管仅在CVUS上提示夹层,有14支血管仅在HRMRI上提示夹层.HRMRI联合CVUS检查预测脑梗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0.63%、75.38%、78.40%,其中联合检查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单独检查(P<0.05).结论:D-二聚体、C反应蛋白、高血压、手术时长均为颈内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HRMRI联合血管超声可提高颈内动脉夹层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文献关键词:
颈内动脉夹层;脑梗死;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颈部血管超声;预测价值
作者姓名:
魏立杰;刘莎;李晓军
作者机构:
邢台市第三医院CT/核磁科,邢台054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魏立杰;刘莎;李晓军-.HRMRI联合血管超声对颈内动脉夹层发生脑梗死预测价值及危险因素评估)[J].分析仪器,2022(06):108-113
A类:
B类:
HRMRI,颈内动脉夹层,脑梗死,预测价值,危险因素评估,internal,carotid,dissection,ICD,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颈部血管超声,CVUS,我院,血管内支架植入,病历资料,脑部,磁共振成像检查,无脑,手术时长,二聚体,血管夹层,中联,联合检查
AB值:
0.13643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