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治伤风颗粒对发热大鼠模型退热作用的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研究治伤风颗粒对干酵母致热模型大鼠的退热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布洛芬组和治伤风颗粒组,采取预防性给药方式,连续灌胃3 d.禁食不禁水6 h后测得基础体温,再灌胃1次,0.5 h后造模,每间隔1 h测肛温并记录,造模后5 h测肛温后再灌胃1次,末次测肛温后麻醉大鼠并收集其相关血清及下丘脑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生化法检测下丘脑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前列腺素E2(PGE2)、环磷酸腺苷(cAM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精氨酸血管升压素(AVP)、去甲肾上腺素(NE)及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下丘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相比于模型组,治伤风颗粒组大鼠下丘脑和血清中IL-1β、TNF-α、IL-6、PGE2和cAMP含量,下丘脑CRH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下丘脑和血清中AVP含量,下丘脑NE、α-MSH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伤风颗粒组大鼠神经元空泡变性、核固缩程度浅,仅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治伤风颗粒对酵母致热模型大鼠有良好的解热作用,其机制与下调下丘脑和血清中的IL-1β、IL-6、TNF-α、PGE2和cAMP以及下丘脑中的CRH表达,上调下丘脑和血清中的AVP以及下丘脑中的NE和α-MSH的表达有关.
文献关键词:
治伤风颗粒;解热作用;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储小毛;王新汝;李泽庚;童佳兵
作者机构:
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合肥 230012;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呼吸病防治研究所,合肥 23001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合肥 23001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储小毛;王新汝;李泽庚;童佳兵-.治伤风颗粒对发热大鼠模型退热作用的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2(11):1302-1305
A类:
治伤风颗粒
B类:
发热大鼠,大鼠模型,退热,干酵母,热模型,模型大鼠,雄性大鼠,布洛芬,粒组,给药方式,灌胃,禁食,不禁,禁水,后测,基础体温,每间,下丘脑,脑组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生化法,前列腺素,PGE2,环磷酸腺苷,cAM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精氨酸,升压,AVP,去甲肾上腺素,NE,黑素细胞,刺激素,MSH,苏木,木精,伊红,病理变化,空泡变性,核固缩,炎症细胞浸润,解热作用,调下
AB值:
0.24714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