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血证论》探讨唐容川诊治便血经验特色
文献摘要:
[目的]探究唐容川《血证论》中诊治便血的经验特色,从而为临床诊治便血提供思路.[方法]以《血证论》"便血篇"为研究对象,结合《黄帝内经》《伤寒论》《济生方》等相关著作论述,对唐氏辨治便血的特色进行系统阐发.[结果]唐容川将便血分为近血及远血进行辨治,认为近血病位在大肠,同肺、胃、肝、肾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可分为脏毒下血和肠风下血,其中脏毒主责湿热蕴结、气血郁滞,治疗上当以和血疏利为原则;肠风主责外风内陷、肝风内动,治疗上当以清火养血为原则,不论肠风或是脏毒,下血日久皆致阴分损伤,又当滋阴濡肠以复其亏耗.远血病位在胃,发病之因在于中宫不守、血无所摄,其因于虚寒者,当温补中焦、固摄阴血;因于虚热者,当补中兼清、安宁阴血.唐氏在系列治则指导下确立了行之有效的方药,尤其推崇经方的使用,完善了便血治疗的体系,并对其预防提供了思路.[结论]唐容川辨治便血经验丰富,理法充备,为现代临床诊治便血提供了思路及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文献关键词:
便血;脏毒;肠风;下血;和血疏利;血证论;唐容川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蒋婉;顾皖临;田红霞;徐新宇;王允琴
作者机构:
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滁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安徽,滁州239000;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蒋婉;顾皖临;田红霞;徐新宇;王允琴-.基于《血证论》探讨唐容川诊治便血经验特色)[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01):101-104
A类:
和血疏利,温补中焦
B类:
血证论,唐容川,便血,经验特色,临床诊治,黄帝内经,伤寒论,济生方,唐氏,辨治,阐发,血分,病位,功能失调,脏毒,下血,肠风,湿热蕴结,气血,血郁,郁滞,上当,外风,内陷,肝风内动,养血,阴分,滋阴,亏耗,中宫,不守,无所,虚寒,阴血,虚热,安宁,治则,方药,推崇,经方,经验丰富,现代临床,临床价值
AB值:
0.40353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